电子电路实验报告1:共射放大器和射极跟随器
这是模电的实验报告,我模电的实验部分得了29分,满分30分,应该还算不低,于是把报告发出来,供大家参考。
这是第一个实验,共射放大器和射极跟随器。
共射放大器的分析和设计
实验目的
进一步了解 Multisim 的各项功能,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,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。
通过使用 Multisim 来仿真电路,测试如图 1 所示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、电压放大倍数、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,并观察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。
加深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参数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。
观察失真现象,了解其产生的原因。
实验原理图
实验内容及仿真数据
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,判断工作状态
用“分析”-“Analyses and simulation”工具中的“直流工作点”分析,得结果如下:
Variable | Operating point value |
---|---|
V(4)-V(5) | 6.76596 |
V(3)-V(5) | 0.618865 |
I(Q1[IB]) | 6.21E-06 |
I(Q1[IC]) | 0.000967 |
I(Q1[IE]) | -0.00097 |
则有: \[ V_{be}=V(3)-V(5)=0.618865 \text{V}\\ V_{ce}=V(4)-V(5)=6.76596\text{V}\\ I_b=6.21\mu\text{A}\\ I_c=967\mu\text{A}\\ I_e=-970\mu\text{A} \] 可知:管子工作在放大区。
测量输入电阻
使用万用表器件,测量电路以及测量结果如下:
有结果:
项目 | 值 |
---|---|
\(U_i\) | 3.794mV |
\(I_i\) | 1.209μA |
计算: \[ \begin{aligned} R_i&=\frac{U_i}{I_i}\\ &=\frac{3.794\times10^{-3}}{1.209\times 10^{-6}}\\[1.5ex] &=3138.13\ \Omega \end{aligned} \] 故输入电阻为\(3138.13\Omega\),此时的频率为\(1\text{kHz}\)
测量输出电阻
为测量输出电阻,将信号源置\(0\),将负载电阻从电路中取出,换成信号源,用电流表测量输出支路电流。
则有: \[ \begin{aligned} R_o&=\frac{U_o}{I_o}\\ &=\frac{10\times10^{-3}}{3.922\times10^{-6}}\\[1.5ex] &=2549.71\Omega \end{aligned} \] 所以输出电阻为\(2549.71\Omega\)
用测量仪表测定幅频、相频曲线
如图所示,将波特分析仪连入电路:
选择“幅值”模式,调整范围:
选择“相位”模式:
用交流分析测幅频、相频曲线
用“分析”-“Analyses and simulation”工具中的“交流分析”,如图设置参数:
将输出设置为\(V(6)\),开始分析:
分别在5 个频点利用示波器测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,并仔细观察放大倍数和相位差
电路连接方式如图:
- 30Hz
图中\(T_1\),\(T_2\)分别对应输入、输出通道的最大值。由\(\Delta \varphi=2\pi f(T_2-T_1)\)可知: \[ \max V_i=6.620\text{mV} \\ \max V_o=65.526\text{mV} \\ \Delta \varphi=51.132\degree \]
1kHz
\[ \max V_i=5.334\text{mV} \\ \max V_o=238.006\text{mV} \\ \Delta \varphi=168.75\degree \]
100kHz
\[ \max V_i=5.282\text{mV} \\ \max V_o=236.081\text{mV} \\ \Delta \varphi=181.548\degree \]
4MHz
\[ \max V_i=1.582\text{mV} \\ \max V_o=73.091\text{mV} \\ \Delta \varphi=180\degree \]
100MHz
\[ \max V_i=193.301\mu\text{V} \\ \max V_o=2.919\text{mV} \\ \Delta \varphi=258.228\degree \]
汇总,得:
f/Hz | max \(V_i\)/mV | max\(V_o\)/mV | \(\Delta \varphi/\degree\) | \(A\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30 | 6.620 | 65.526 | 51.132 | 9.90 |
1k | 5.334 | 238.006 | 168.75 | 44.62 |
100k | 5.282 | 236.081 | 181.548 | 44.70 |
4M | 1.582 | 73.091 | 180 | 46.20 |
100M | 0.193 | 2.919 | 258.228 | 15.12 |
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优化
原电路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
原电路如图所示:
设置信号源电压为变量\(v_i\),用参数扫描功能,从\(5\text{mV}\)到\(15\text{mv}\)扫描,用瞬态分析,分析时间设置为一个周期,即\(0.001\text{ms}\),得图形:
可见在约\(10\text{mV}\)时出现饱和失真。将信号源设置为\(10\text{mV}\),用示波器分析
可得最大不失真电压为\(4.5\text{mV}\)左右。
调整电阻后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
调整\(R_1\),\(R_2\)的比值,加入射级电阻,电路及参数扫描结果如下:
将信号源设置为\(211\text{mV}\),用示波器分析:
此时输出电压约为\(2.2\text{V}\),比之前的电路提升了487.8倍。
添加有源负载后的最大不失真电压
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进一步提高到了\(3.13V\)左右。
射极跟随器分析与设计
实验目的
- 使用Multisim搭建仿真电路图,测定电路的静态工作点、电压放大倍数、输入电阻、输出电阻、观察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输入、输出特性的影响。
- 设计有源负载射随器
- 了解失真现象
原始电路图
射随器仿真实验
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,判断工作状态
结果如下:
Variable | Operating point value |
---|---|
I(Q1[IC]) | 0.001601 |
V(3)-V(1) | 0.63146175 |
V(vcc)-V(1) | 7.89915 |
则有: \[ V_{be}=0.631\text{V}\\ V_{ce}=7.899\text{V}\\ I_c=1.6\text{mA} \] 由此可见,管子工作在放大区。
测量输入电阻
电路及仿真结果如图:
则有: \[ I_i=\frac{u_1}{R_4}=2.5\times10^{-8}\text{A}\\ U_i=9.255\text{mV}\\ R_i=356.44\text{k}\Omega \]
测量输出电阻
电路及相关测量结果如下:
设开关闭合时电压为\(V_1\),开关打开时电压为\(V_2\),有: \[ R_0=\frac{V_2-V_1}{V_1}R_l=17.7\Omega \]
用测量仪表测定幅频、相频曲线
电路图如下:
测量结果如下:
用交流分析测幅频、相频曲线
结果如图:
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
由参数扫描得,射随器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为\(7.158\text{V}\)
有源负载射随器仿真实验
直流工作点分析
电路图和直流工作点分析结果如下,其中绿色部分为镜像电流源负载
Variable | Operating point value |
---|---|
I(Q1[IC]) | 0.00160115 |
V(3)-V(1) | 0.63146373 |
V(vcc)-V(1) | 7.89959 |
工作点和上个实验中射随器工作点基本一致。
测量输入电阻
电路图和相关测量结果如下:
有: \[ R_i=\frac{V_S}{V_i-V_s}R_6=429.42\text{kV} \]
测量输出电阻
电路图和相关测量结果如下:
设开关闭合时电压为\(V_1\),开关打开时电压为\(V_2\),有: \[ R_0=\frac{V_2-V_1}{V_1}R_l=17.7\Omega \]
用测量仪表测定幅频、相频曲线
测量结果如下:
用交流分析测幅频、相频曲线
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
由参数扫描得,有源负载射随器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为\(7.920\text{V}\)
修改电路,再进行参数扫描
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为\(9.621\text{V}\),比最初提升了\(34.41\%\)
感想和体会
这部分大家就自己写哈。
本次实验涉及到的各个文件的下载地址:
本站的运行成本约为每个月5元人民币,如果您觉得本站有用,欢迎打赏: